9月26日,驻中非使馆举办《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中非媒体见面会。《中非晨报》《燕子报》《民主报》等主流报社主编以及中非国家通讯社负责人、国家电台记者等参加。冯学伟临时代办偕使馆青年外交官,向记者们全面介绍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并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有关答问主要内容如下:
《中非晨报》问:近期中国外交捷报频传,充分体现大国责任担当。今天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有何考虑?
答: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习近平主席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深刻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重大课题,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今天发布的白皮书是对这一重要理念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的系统阐释。作为常驻中非共和国的外交官,我们深刻感受到这是一份契合时代潮流的重要文献,深刻感知到中非人民同中国人民一样对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呼声都念兹在兹,深刻相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两国兄弟姐妹一定能够做成更多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福祉的好事、大事、喜事,助力各自发展,捍卫国际公义,呵护共同家园。
中非《民主报》问:很多西方媒体都在讨论“新冷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否是为同某国提出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进行竞争?
答:一些国家奉行实力至上逻辑,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大行其道,结盟对抗、封闭排他的做法与多极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据有关统计,非洲54国有近3000个种族、2000多种语言,绝对贫困人口接近13亿多总人口的一半,最经不起阵营对抗和文明冲突的瞎折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主张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为国际关系理论开辟了崭新范式,最符合包括中非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共同愿景。公道自在人心。最近一份国际知名机构的调查显示,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的36300多名受访者中,有45%认为中国将为本国带来积极影响,而对那个习惯高呼“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国家,该比例仅为26%。面对结盟对抗、封闭排他的歪风逆流,开放包容必胜,互利共赢必胜,公道正义必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胜。
中非国家电台问:您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提出10周年,能否进一步介绍一下这十年来的意义和成果?
答: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重大成果。双边层面,中国已同十几个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发表行动计划、联合声明或达成重要共识;区域层面,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等建设正积极推进;全球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三大全球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应运而生,带动多个领域的全球治理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实践平台的“一带一路”倡议,其已得到世界上四分之三国家的积极支持,10年来拉动了近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为沿线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帮助近4000万人脱贫,极大促进了全球发展。
中非《燕子报》问:我的问题还是关于发展的。因为非洲最渴望发展,目前仅在萨赫勒以南国家就有约9800万儿童失学。面向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何帮助解答发展难题?
答: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追求共同发展一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面向未来,中国将与世界继续保持良性互动,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领域落地有声。在进一步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白皮书既有目标方向,也有实现路径,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无不着眼于为包括中非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助力解决全球发展赤字。我们希望并坚信,在中国及中非等非洲各国兄弟的共同努力下,从乞力马扎罗山麓到乌班吉河畔,从撒哈拉大沙漠到塞伦盖蒂大草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一定会更加高高飘扬,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阳光一定会更加灿烂地照耀到非洲人民千家万户。
中非国家通讯社问:中非是中国的铁杆友邦,我们十分感激中方为我们提供的无私帮助。请问,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具体为中非带来什么?
答:中非是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到我们对中非友好合作各项实践的方方面面。从博阿利水电站到班吉光伏电站再到两万人体育场,从援中非医疗队到援中非菌草技术组再到公安部赴中非警务顾问组,都是生动体现。面向未来,在推动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格局进程中,我们将继续坚定支持中非人民走好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帮助中非人民捍卫正当合法权益;在推动建立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进程中,我们将继续为中非和平重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推动建立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格局进程中,我们将继续立足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将中国中非各项合作共识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在推动建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格局进程中,我们将继续不断推进中国中非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在推动建立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格局进程中,我们愿充分发挥中国光伏、水电产业发展优势,帮助中非人民解决用电难等问题,也愿为当地热带雨林保护等作出更大贡献。